项目名称:客户单位底图图纸扫描和归档。
项目要求:1、完成好的扫描资料通过计算机中心开发的软件接口提交到客户单位计算机中心数据库按类归档;2、扫描格式PDF;扫描分辩率≥300Dpi。
项目总量:总量按100万张计。其中大图(图幅A3以上);小图(图幅A3以下),比例1:2。
场地提供:由客户单位提供。所需办公场地约150平方米左右。
设备提供:由客户单位提供配套所需电脑、网络、办公桌椅等辅助用品。
设备配置:大型工程图扫描仪三台,小型图纸扫描仪三台。
人员配置:按251天/年的标准工作日计算,100万张图纸约需每天完成4000张的工作量。若按每天需完成大图1300张,小图2700张计,则每台设备所对应配备的工作人员需3人(扫描1人,整理、修复、审核、上传2人)。即完成该项目需配置人员不少于18人。
质量要求:本项目的重点是底图图纸扫描、上传,难点和要点是整理、修复、审核,质量要求达到图档扫描件的归档对应准确性100%。
人员薪酬估算:参考当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最低工资执行标准以及客户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岗位工资作为测算依据。
推荐设备:1、大幅面工程扫描仪Vidar SD 4420;2、小幅面高速扫描仪KV-S3065CWCN
解决方案参考案例
参考案例一:由客户单位购买设备,劳务外包自行扫描、上传
方案总价:所需设备市场价+劳动力外包支付的薪酬(含项目管理费及相关税金)
购买设备:购买大幅面工程扫描仪Vidar SD 4420三台;小幅面高速扫描仪KV-S3065CWCN三台。
方案分析:优点是客户单位自购设备,增加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
从税收缴纳的情况分析,可以少缴税,从资金的效果分析,存在着货币时间价值,固定资产的值越高,显示的时间价值约明显。
缺点是自购设备,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要安排专人负责该设备的维修、保养及耗材购买等,加大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
一旦购买固定资产,企业只能基于老的设备、方法、工艺、技术方面,须经历设备折旧期。如需在短期内更新设备,会抬高企业的成本。
参考案例二:由客户单位向方案提供单位租赁设备,并由方案提供单位负责提供操作人员,承担本次扫描和归档任务
方案总价:设备租赁费用+劳务人员薪酬(含项目管理费及相关税金)
租赁设备费用按设备价值的60%计;劳务人员薪酬参考当年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最低工资执行标准及客户单位提供的岗位薪酬标准执行;项目管理费按项目劳务费×6%计。
方案分析:优点是在设备租赁过程中,客户单位可根据需要,分期支付设备采购资金,可减少设备成本支出,增加设备成本的透明度和可预见度。也可根据需要,随时出资购买所租赁的设备作为自己的固定资产。客户单位不必考虑设备折旧、残值,设备后期处置灵活。扫描数量越多,则设备租赁成本分摊越低。
缺点是在租赁期内不能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去调配设备;租赁期满后若未采取购买所租赁的设备的话,则设备产权将回归出租方,如果本次项目的扫描量达不到预期的量,则设备租赁的成本分摊会提高,且离预计的量越远成本分摊会越高。
参考案例三:由方案提供方配备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承担客户单位的项目
方案总价:设备折旧费+劳务人员薪酬(含项目管理费及相关税金)
设备折旧按业内现时印张价计。
方案分析:优点是项目可掌控、计张单纯,财务会计作业便利,有利于成本控制,不会出现突增费用现象。
采购人员无需化费大量时间与设备供应商家议价,作业简单,提升办公效率。
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客户单位无需担忧设备的零件损耗、设备停销。
当业务量增长,印量负载时,可通过与方案提供商协调,增配人员,更换更高配置的设备,不会因此使原设备不堪重负,维修频繁。